让霍顿道歉做不到?但让王思聪道歉是有机会的
今天,一个外国人,居然刷遍了中国人的朋友圈。
而且,不约而同的送给了这个外国人两个字:道歉!
这个外国人,叫霍顿。
是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霍顿,英文名叫MackHorton!
请记住,是这个霍顿,而不是另一个霍顿。
据英国《每日邮报》报道,一位英国小伙被误认为是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霍顿(Mack Horton)而遭到孙杨粉丝的“围攻”,该小伙在社交媒体上艾特@霍顿要求其赶紧道歉。
那么,是不是可以说,全世界都要求霍顿道歉?
其实未必,比如澳大利亚奥委会就“死撑”着不道歉,还说,“马克有权利表达他的观点。在团队价值观‘ASPIRE’中,E代表的表达你自己。那就是他的权利。他的言论是支持那些清白的运动员,这是他的强烈愿望,也祝他好运。”
那么,为什么要求道歉?
此前,霍顿在里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决赛取胜后,多次称孙杨为“嗑药的骗子”,孙杨粉丝对霍顿言行极为不满,纷纷在其社交网页留言要求霍顿向孙杨道歉。
哎,其实有时也一会一时闹乱,跟掩耳盗铃那般,觉得我们没法第一手看不到国外的社交言论,那么我们社交网上的道歉抗议运动,霍顿能不能看得到?会不会也被墙了?
说句玩笑话。要求霍顿道歉,让我想到了网友曾经一直对内的一次要求贾玲道歉,因为贾玲恶搞了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花木兰。想想也是,一个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不能恶搞,更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代表中国的运动员,被称为“嗑药的骗子”,这还了得?
这个国度里,民族自尊心,很容易被伤害的。
于是,这个国度里,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道歉,有从发生过错之后的道歉,也有实无必要的道歉。有为演绎一部作品要道歉,有家庭矛盾出来道歉的,甚至遇到自己被类似于劳动教养这类恶的制度伤害了,也要公开道歉。
在诸多的道歉事件中,社会所关心的往往只是道歉本身,换言之你只要道歉了就可以了,至于道歉源起的那件事,真相是什么,有没有必要道歉,致歉之时的话语里有无澄清事实与道理,亦或者表达反思,这些便显得并不重要了,要的就是道歉的姿态。
如果换种表达方式,无论是道歉者,还是索歉人,当然还包括围观群众,在各自面对道歉的姿态里,只是将道歉定义为修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,只要达到了这样的目的,道歉就算是成功的。
可谁又曾关心,不是出自于道歉本身所必须具有的真相与反思,而是按照索歉之人的口味进行道歉,所以在很多的道歉中,都往往要“深挖”令人满意的犯错的思想根源,如贪官的道歉,往往强调“放松警惕”,红卫兵的道歉,往往说“自己年少无知受人蛊惑”,总之,道歉源起的那次错误,仿佛是一次意外的失足,在“不可抗拒”的大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次行为。
比如,人们只看到了霍顿言语的冒失,而要求道歉的时候,从关心孙杨服用兴奋剂的事实。
韩寒说,世界上有两种逻辑,一种是逻辑,一种是中国式逻辑。而道歉似乎也是如此,一种是基于真相反思与良心发现的道歉,一种是为了道歉而道歉的中国式道歉。简言之,不求是非真相,不论诚意,更不管道歉对象是谁,只求一句“对不起”。
所以,霍顿拒不道歉,显然是“不明智”的。霍顿所依仗的,不过是,我道不道歉,你们管不着。
这下,可能把义愤填膺的网友,难住了。那怎么办?
没关系,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出口转内销,日本惹了我们,我们就来打砸国内同胞的日系车,美国搅和了南海,我们就来抵制中国的麦当劳。
霍顿拒不道歉,正巧,另一个国民老公王思聪,撞在了枪口!
所以,让霍顿道歉或许做不到,但想让王思聪道歉还是有机会的。
那些因为霍顿一句话,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人们,从今天起,抵制王思聪,不去万达,直到王思聪替霍顿道歉!
转自微信公众号“划伤评论”
姜辰
挺不错的一篇,我们无能解决外部事情,但是却可以解决自身内部。